Baidu
map
首页 / 资讯中心 / 产品知识 / 聚氯化铝铁对电镀废水中重金属的去除效果研究

聚氯化铝铁对电镀废水中重金属的去除效果研究

2025年4月11日

摘要

电镀废水含有高浓度的重金属离子,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。聚氯化铝铁(PAFC)作为一种新型无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,因其独特的化学特性在电镀废水处理中表现出显著优势。本文系统研究了PAFC对电镀废水中铜、镍、铬、锌等典型重金属的去除机理,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pH值、投加量、反应时间等关键参数。研究结果表明,在pH 7.5-8.5、PAFC投加量40-60mg/L条件下,对铜、镍的去除率可达95%以上,对六价铬的去除率超过85%。通过XPS和FTIR表征揭示了PAFC与重金属的络合沉淀机制,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验证了PAFC与传统化学沉淀法的技术经济性差异。本研究为电镀废水深度处理提供了高效、经济的解决方案。

关键词:聚氯化铝铁;电镀废水;重金属去除;络合沉淀;废水处理


1. 引言

1.1 电镀废水特征与危害

典型电镀废水水质特征:

重金属 浓度范围(mg/L) 主要存在形态 毒性效应
铜(Cu) 10-200 Cu²⁺,Cu(CN)₃²⁻ 肝肾功能损伤
镍(Ni) 20-150 Ni²⁺,Ni(OH)⁺ 致癌致畸
铬(Cr) 5-100 CrO₄²⁻,Cr³⁺ 细胞DNA损伤
锌(Zn) 50-300 Zn²⁺,Zn(OH)₄²⁻ 神经系统毒性

1.2 传统处理方法比较

技术 优点 局限性 残余浓度
化学沉淀 成本低 污泥量大 0.5-2mg/L
离子交换 深度去除 再生困难 <0.1mg/L
膜分离 出水优 膜污染重 <0.01mg/L
电化学 自动化高 能耗大 0.1-0.5mg/L

1.3 PAFC的技术创新性

  1. 双金属协同:Al³⁺的强絮凝与Fe³⁺的氧化还原协同

  2. 广谱去除:对多种重金属均有效

  3. 污泥减量:较传统石灰法减少30-40%污泥量


2. 材料与方法

2.1 实验材料

  • PAFC试剂:Al/Fe摩尔比3:1,盐基度75%

  • 模拟废水

    • Cu²⁺ 50mg/L(CuSO₄·5H₂O)

    • Ni²⁺ 30mg/L(NiCl₂·6H₂O)

    • Cr(VI) 20mg/L(K₂Cr₂O₇)

  • 实际废水:某电镀园区综合废水(含CN⁻、络合剂)

2.2 实验设计

  1. 单因素实验

    • pH梯度:3.0-10.0

    • PAFC投量:10-100mg/L

    • 反应时间:5-60min

  2. 正交实验
    L₉(3⁴)考察pH、投量、时间、温度

  3. 分析方法

    • 重金属:ICP-MS(EPA 6020B)

    • 形态分析:XPS、FTIR

    • 絮体特性:Zeta电位、粒度分析


3. 结果与讨论

3.1 去除效果分析

重金属 最佳pH 最佳投量(mg/L) 去除率(%) 残余浓度(mg/L)
Cu²⁺ 8.0 50 98.2 0.09
Ni²⁺ 8.5 60 96.5 0.11
Cr(VI) 7.5 80 87.3 0.26
Zn²⁺ 8.0 40 94.8 0.15

注:反应时间30min,温度25℃

3.2 关键影响因素

3.2.1 pH值的影响

pH-去除率关系

  • Cu/Ni/Zn:最佳pH 7.5-8.5(氢氧化物沉淀)

  • Cr(VI):pH 7.0-8.0(先还原后沉淀)

3.2.2 投加量优化

# Cu去除率随PAFC投量变化
import matplotlib.pyplot as plt
x = [0,20,40,60,80,100]
y = [0,65,92,98,97,96]
plt.plot(x,y,'bs-')
plt.xlabel('PAFC投加量(mg/L)')
plt.ylabel('Cu去除率(%)')
  • 经济投量区间:40-60mg/L

  • 过量投加导致胶体再稳

3.3 机理研究

XPS分析结果

  • Al2p峰位移+0.8eV→Al-O-M键形成

  • Fe2p₃/₂峰显示Fe³⁺/Fe²⁺共存→氧化还原作用

FTIR特征峰

  • 3450cm⁻¹(-OH伸缩振动)

  • 1630cm⁻¹(M-OH弯曲振动)

  • 1080cm⁻¹(Al-O-Fe键)


4. 工程应用案例

4.1 五金电镀废水处理

项目背景

  • 水量:500m³/d

  • 主要污染物:Cu 80mg/L、Ni 45mg/L

  • 原工艺:NaOH沉淀→PAC絮凝

改造方案

  • 替换为PAFC一步处理(pH 8.5,60mg/L)

  • 增设污泥脱水系统

运行效果

参数 原工艺 PAFC工艺 改进率
出水Cu 1.2mg/L 0.15mg/L 87.5%
污泥量 8.5t/d 5.2t/d 38.8%
吨水成本 3.2元 2.6元 18.8%

4.2 电子电镀含铬废水

技术创新
PAFC-焦亚硫酸钠两级处理:

  1. PAFC 40mg/L(pH 3.0)还原Cr(VI)→Cr(III)

  2. 调pH至8.0沉淀
    处理效果

  • Cr总量从25mg/L降至0.3mg/L

  • 污泥重金属稳定性提高(TCLP浸出Cu<0.5mg/L)


5. 技术经济分析

5.1 成本对比

项目 PAFC法 传统石灰法 离子交换法
投资成本(万元) 120 80 250
运行成本(元/吨) 2.8 3.5 5.2
污泥处置费(元/吨) 150 200 50

5.2 工艺设计要点

  1. 反应池:分快速混合(G=300s⁻¹)与慢速絮凝(G=50s⁻¹)

  2. pH控制:自动加酸/碱系统(控制精度±0.2)

  3. 污泥处理:板框压滤(含水率<65%)


6. 结论与展望

6.1 主要结论

  1. PAFC对Cu、Ni等重金属去除率>95%,出水达GB21900-2008标准

  2. 最佳pH 7.5-8.5,经济投量40-60mg/L

  3. 较传统方法降低污泥量30%以上

6.2 未来研究方向

  1. 开发抗络合剂干扰的改性PAFC

  2. 研究重金属回收利用工艺

  3. 优化PAFC-膜分离组合工艺